數易文化走進檳州華人大會堂

檳州華人大會堂前身是平章會館,創立於十九世紀末葉。它的成立是出自英殖民統治者的策動,其主要目的在於協調華僑的私會黨爭與民間糾紛。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平章會館處於冬眠。 一九七、十一月十六日,在檳州首席部長敦林蒼佑醫生呼籲下,全檳華人和社團應立下決心,復興平章會館,作為大家表達社會及經濟願望的中心,以及團結華人的力量,有效地建立一個團結的馬來西亞社會。 一九七、四年平章會館改選聲中,確立了改革計畫的目標,將平章會館改譯成檳州華人大會堂。一九七五年,檳州華人大會堂籌建十層樓大樓。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九日舉行大廈奠基典禮,並在一九八三年,新廈宣告落成。檳華堂自改組後,接受州內華達團及個人為會員,共謀華社福利。截至二、六年為止,檳州華人大會堂共有團體會員520個單位,而個人會員則已達48,978名。


1.本社團定名為「檳州華人大會堂」。

國文名稱為:Dewan Perhimpunan Cina Pulau Pinang.

英文名稱為:Penang Chinese Town Hall.

2.本會堂註冊會址永久設於檳城椰腳街門牌廿二號,郵區編號10200,檳州華人大會堂大廈內。

3.本會堂由居住於檳州之馬來西亞華裔個人以及華人註冊社團聯合組成,為華裔之團結機構。